close

莊淇銘:懂太多上太多 名嘴就是淺    出處:Web Only 2009/06

看到蔡詩萍為文「我何以不想被稱為名嘴」,頗有讀書人的氣魄。我也曾經常上電視談話性節目,最近兩年多來,幾乎都不上節目,除非是我認為我夠專業談論的議題。

「名嘴」在動用媒體批評時事或他人時,別忘了自己本身也是被「批評」的對象。因為,媒體是「社會公器」,任何人在使用社會公器時,都應當審慎善用。

準此,我在接受通告時都會問「討論主題」,因為,要談要找專業來談,我不是什麼都懂。我經常告知邀請者說我不適合,有更好人選並推薦他人。其次,因為在使用社會公器,討論事情要就事論事,不宜有預設立場。我經常被藍的罵我是綠的,綠的罵我是藍的。我都一笑置之,因為,社會自有公評。

在劉兆玄院長提出要限制教授上叩應節目的時間時,我反對。因為,這是言論自由的範疇。但是,邀約名嘴的媒體及被邀的名嘴,在使用社會公器時,應有自律與規範。這規範就是專業、時段及超然。

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,就算懂,有沒有更專業的?其次,媒體是社會公器,應該讓更多的人有使用權,怎麼有些人,幾乎每個時段都上,這讓媒體成為少數的「私器」。

再者,如果運用媒體介入黨派或選舉,那就更傷害社會公器了。這造成有些朋友批評名嘴的「三多」:懂太多、上太多、介入多。最後,要呼籲制作單位,邀來賓上節目,不應考慮「立場」,應考量「專業」;如考慮立場的深度,可能會邀請到專業「淺」的來賓,有違社會公器本質。

誠然,吾人看到不少優秀的名嘴,發揮社會公器的功能。但是,名嘴仍須接受社會的檢驗。要注意不宜讓社會公器有「三多一淺」的現象。

(作者為台北教大教育政策經營管理所教授,原文刊載於20090626聯合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go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